2021年9期中放青委精选文章推荐

IMG_256点评专家

王玲

 

北京积水潭医院放射科,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挂职),博士。长期致力于骨关节影像学和骨质疏松定量影像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骨质疏松症及脆性骨折和肌少症影像研究。中组部团中央第21批赴滇博士服务团成员,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客座主编,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北京医管中心青苗人才,全国临床创新与发明大赛三等奖,欧洲放射学院ESOR Research Fellow,先后发表SCI论文46篇(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17篇,最高IF 12.9),中文核心46篇(第一作者4篇),获得发明专利一项,多次获得国际学术组织和会议的学术荣誉奖励。

 

 

专家评论

 

能谱CT去金属伪影:优势与挑战并存

 

金属内固定物在骨科手术中广泛应用,但术后复查患者往往受困于金属伪影的影响而难以行CT检查。CT金属伪影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射线束硬化、散射和光子不足等。能谱CT能够同时间同角度获取多个能级水平的单能量图像,通过选取适宜的单能量图像,能够减低硬化伪影。而近年来,去金属伪影(MAR)技术的发展为CT评估金属植入物患者的术后疗效带来曙光。MAR是专门用于减低金属伪影的图像后处理算法,各个CT厂家均有各自的MAR技术,有利于减低骨科金属内植物等形成的金属伪影,提高假体周围软组织细节和骨骼结构的清晰度。但需要指出的是,MAR通过减少投影域中的金属伪影,常会导致二次伪影,且图像域增强方法往往是不够的。

该研究利用体模评价能谱CT去金属伪影技术减低脊柱不同植入物伪影的效果,研究发现MAR图像较非MAR图像伪影明显减少,伪影指数降低和信噪比改善,此外MAR对于椎弓根钉、钛网及3D椎体形成的伪影减低效果不同,3D椎体后方的减伪影应用受限。

尽管该研究是基于羊腰椎骨建立的模型,在体效果如何,仍需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但该研究为MAR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了前期研究基础。该研究提示,能谱CT去金属伪影技术能够有效减低临床上常见的脊柱内固定物伪影,可明显减少椎弓根钉及钛网伪影,有助于术后并发症观察和疗效评估,助力临床诊疗。

 

 

文章摘要

 

 

能谱CT去金属伪影技术减低脊柱不同类型植入物伪影的体模研究

李杰1  孙兴文1  欧阳汉强2  姜亮2  袁慧书1

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100191;2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100191

通信作者:袁慧书,Email:huishuyuan@bjmu.edu.cn

     目的 利用体模评价能谱CT去金属伪影(MAR)技术减低脊柱不同植入物伪影的效果。

    方法 选取离体的羊椎体骨模型1具,分别构建椎弓根钉、3D椎体及钛网内固定模型,行能谱CT检查。以10 keV为间隔,重建出70~140 keV之间共8组MAR和非MAR图像。测量置入物旁ROI内的CT值和SD值,计算伪影指数(AI)和信噪比(SNR),同时对骨质、椎弓根钉伪影、3D椎体伪影及钛网伪影严重程度进行主观评分。绘制AI 和SNR 随keV 变化的曲线,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比较低能级(70 keV)、中等能级(100 keV)和高能级(130 keV)条件下MAR和非MAR图像AI值和SNR的差异,主观评分的差异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 在70~140 keV范围内,MAR和非MAR图像椎弓根钉的前方、后方、侧方和3D椎体以及钛网旁AI值随keV的增加而减低,SNR值改善。在70、100、130 keV条件下,椎弓根钉前方、后方、侧方及钛网旁的AI值在MAR组非较MAR组均明显减低(P<0.05)。3D椎体后方,仅在70 keV条件下,MAR图像AI值较非MAR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椎弓根钉前方、后方及3D椎体侧方SNR值随keV增加而增加,在其他部位SNR值随keV增加而减低。主观评价中,MAR图像评分均高于非MAR图像(P<0.05)。

   结论 能谱CT MAR技术能够减低脊柱植入物伪影,可明显减少椎弓根钉及钛网伪影,而对3D椎体后方的减少伪影的效果有限。

 

IMG_256点评专家

周福庆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副主任,硕/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赣江特聘教授、香樟英才,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主要从事影像诊断和神经影像研究工作。现担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青年委员,江西省放射学分会委员。主持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发表专业论文150余篇,其中(共同)第一和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60篇,获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科技奖励。

 

 

 

专家评论

 

“合从连衡”:从结构协变的角度看首发早发性抑郁症患者的脑灰质体积改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激化的外部矛盾或事件得不到及时化解而导致情绪低落、甚至认知异常的事件日益等多。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状态是个体应对和化解外部矛盾或事件的基础,而不良事件亦可进一步引发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损伤或重塑。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进步,抑郁症患者的脑结构基础逐步被揭示。这些研究也提示,抑郁症患者可涉及多个脑区灰质体积异常。而不同脑区之间的直接解剖联系构成跨区域的结构网络,即结构协变网络(structural covariance network, SCN),可以更好地了解大脑不同结构之间复杂的关系。

该研究采用SCN分析方法研究首发早发性抑郁症(early‐onset depression, EOD)患者不同脑区灰质体积的协同改变。研究发现,EOD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存在脑灰质体积异常增高及更广泛的协变脑区和额外的结构连接,并发现和临床参数相关。从结构协变的角度出发,可以避免传统一般线性模型统计过于关注局部脑区的不足,为理解EOD患者早期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影像学的依据。在将来的研究中,如采用个体水平的形态学脑网络分析或许可以获得更多的整体认识。

 

 

 

文章摘要

 

首发早发性抑郁症患者脑灰质体积及结构协变网络的异常改变

陈苑1 姜雨1 陈艺2 韩少强1 郑瑞平1 李淑英3 张勇1 薛康康1 刘俊宏1 程敬亮1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科450052;2 河南省人民医院临床科研服务中心,郑州 450003;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医学科450052

通信作者:程敬亮,Email:fccchengjl@zzu.edu.cn

 

 

 目的  探讨首发早发性抑郁症(EOD)患者脑灰质体积(GMV)异常及不同脑区的协同改变。

方法  对60例首发未用药EOD患者(病例组)与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64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行3.0 T 3D T1WI高分辨结构像扫描,采用基于体素形态学的方法得到全脑GMV,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比较2组被试GMV是否存在差异,选取差异脑区作为种子点进行结构协变网络(SCN)分析,采用Spearman 秩相关分析病例组差异脑区GMV 与病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右侧眶额叶皮质、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顶下小叶、右侧顶上小叶、双侧楔前叶GMV升高(P<0.05,FDR校正)。以右侧眶额叶皮质、右侧背外侧前额叶作为种子点进行SCN分析发现病例组存在异常的协变脑区,主要位于额、顶、颞、枕叶皮层及边缘系统、小脑(P<0.05,FDR 校正)。此外,病例组右侧眶额叶皮质(r=-0.314,P=0.015)、左侧楔前叶(r=-0.283,P=0.029)GMV与病程呈负相关,右侧背外侧前额叶GMV与HAMD17评分中焦虑/躯体化因子(r=0.331,P=0.010)、左侧楔前叶GMV与HAMD17评分中体质量因子(r=0.255,P=0.049)呈正相关。

结论  首发未用药EOD患者前额叶、顶叶部分脑区GMV存在异常改变,并且大脑中存在更广泛的协变脑区和结构连接。另外,部分脑区GMV异常改变与临床特征具有相关性。前额叶及顶叶部分脑区或许可成为客观评价抑郁症患者脑结构受损的生物学标记。

 

IMG_256点评专家

马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青年委员、核医学分会委员、科研管理分会青年委员,兵团医学会影像学分会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兵团级科技项目4项。获兵团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发表国内外论文近三十余篇。主编专著两部《CT三维重建与临床典型病例解析》《现代肿瘤影像学》,参编专著一部《现代医学影像学》。

 

 

专家评论

 

“一站式”合成MRI定量成像助力前列腺癌诊断

 

MRI被广泛用于前列腺癌的无创性检出、定位和分级。但常规前列腺MR图像序列解读主要基于不同组织类型的对比度,易受到主观经验的影响,对提供前列腺癌的影像诊断信息有限。合成MRI是一种二维多动态多回波(multi-dynamic multi-echo,MDME)序列,一次扫描同时获得T1、T2和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3个定量参数,且可重建对比加权图像。T1、T2和PD是组织特有的磁特性,在特定场强下不易受扫描设备和参数的影响。

该研究利用“一站式”合成MRI定量扫描技术,以病理大切片为对照,初步研究合成MRI定量参数对前列腺癌与其他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病理大切片通过对前列腺整个切面分层取材,保留了前列腺的完整性,相较于传统病理切片,能提供更多肿瘤位置、大小及多灶性分布等信息。病理大切片作为金标准与术前影像学进行对照的研究,结果能更精准、更客观的反映病变的病理特征。

该研究结果显示T1、T2值和PD值均有助于鉴别前列腺癌与其他良性病变,但其总体诊断效能低于ADC值。由此可见,合成MRI一次扫描可获得的多个定量参数,在前列腺癌鉴别诊断方面可助一臂之力。可定量评估前列腺癌及其他良性病变的微循环状态信息,为临床医师的诊疗提供更丰富的影像学依据。

 

 

文章摘要


合成MRI定量参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崔亚东1 李春媚1 韩思圆1 侯惠民2 张伟3 张晨1 张金涛1 陈敏1

1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医院放射科 100730;2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医院泌尿外科 100730;3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医院病理科 100730

崔亚东现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与核医学科,北京100053

通信作者:陈敏,Email:cjr.chenmin@vip.163.com

 

  目的 探讨合成MRI 定量参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北京医院经病理大切片诊断为前列腺癌的25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进行前列腺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DWI和合成MRI。病理上定义4种前列腺病变类型:前列腺癌、间质增生结节、腺体增生结节和前列腺炎。与病理大切片对照,在DWI和合成MRI分别测量病灶的ADC和T1、T2、质子密度(PD)值。移行带前列腺癌病灶与间质增生结节和腺体增生结节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 检验。外周带前列腺癌病灶与前列腺炎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 检验。应用ROC曲线评估各参数鉴别前列腺癌和其他良性病变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前列腺癌与其他良性病变之间T1、T2、PD和ADC值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移行带前列腺癌T1、T2、ADC值低于间质增生结节(P=0.041、0.030,<0.001)和腺体增生结节(P 均<0.001)。移行带前列腺癌PD值低于腺体增生结节(P=0.040)。外周带前列腺癌T1、T2、PD、ADC值低于前列腺炎(P<0.05)。对于鉴别移行带前列腺癌和间质增生结节,ADC值的AUC(0.943)高于T1值(0.691,P=0.001)、PD值(0.555,P=0.002)和T2值(0.754,P=0.016)。对于鉴别移行带前列腺癌和腺体增生结节,T1、T2、ADC值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高于PD值(P=0.001)。对于鉴别外周带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炎,T1、T2、PD和ADC值之间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合成MRI定量参数有助于鉴别前列腺癌与其他良性病变。